✨新规定对上述年限规定进行了放宽:申请学位人员通过上述考试的期限不再由国家统一规定,而是由学位授予单位(报读院校)自行规定。这一调整更加适应大部分人在职学习提高的特点和终身学习理念的要求,必将减少在职人员学业和工作相互影响的矛盾,为申请学位人员提供了更加合理、宽松的学习空间。但由于放宽了限制,对于自律性、计划性差的考生来讲并非好事。
2020年,9月22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门召开发布会并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多个方面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要求。自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累计培养了1000多万博士、硕士,今年在学研究生将达到300万人,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目前,各高校对研究生教育的认识还有不到位的现象,有的学校为了还片面追求规模扩张,高质量、个性化培养不足;一些单位内部的质量管控不到位,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位“注水”现象。这就为未来学位教育的发展定了基调,一定要确保中国学位的品牌,确保我们学位没有任何‘注水’。具体要求如下:
✨从导师的角度来讲,对于学生的培养要严格学业管理,导师自身要以身作则,秉持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要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育人上,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
✨学生要有学业的投入,要严格执行学业过程规定,认真落实学习的各种环节,养成严谨自律的行为习惯。
✨在学位论文、答辩的各个环节,相关的评审专家要真正硬起来。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评审,把好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特别是把好毕业审核、论文答辩等关键环节。(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自今年起各高校陆续开始论文公开答辩,在这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是校内非公开答辩,我个人觉得这是好事。)
✨特别是要加强管理规则的进一步完善,加强学位论文抽检,加强对各个培养单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检查和诊断,同时健全处理学位“注水”、学术不端行为的机制,推动分类评价,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学科和不同层级的学位,制定更加科学的评价标准。
一直以来,我个人认为取得硕士学位是每一个考生的战略目标 ,要完成这个目标就需要考生明确未来3--5年的规划范围(根据职业的发展方向来选择适合自己中长期职业学习和深造。这个经营范围就是你在职学习中,必须明确在众多的在职学习进修中,哪些是你必须完成的,哪些是一般性进修。必须完成的就是优先选择项,当冲突来临时,其他项目无条件让路),然后综合评估后,再来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平衡工作、学习、生活(对于财力、精力、人力进行合理的匹配,做出最佳的选择),一旦确定了经营范围,酵资源,就要进行最大化的战略协同,最后确认未来3--5年内的的竞争优势与目标。
✨怎么做才能完成你的战略目标 ,也就是如何实施你当初选择研究生学习的战略规划。这是每一个开始学习者或准备开始学习者都必须认真思考的,因为不仅仅是几万元的学费问题,而是未来3--5 年的人生规划问题。
✨只有清楚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需求,结合社会现状和家庭情况、自己的实际状态,然后坚定信念,坚持执行和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规划,才能在众多竞争的同学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