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申硕经济学高频考点

2024-11-22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三章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过度

  名词解释

  10、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

  华盛顿共识最初是由曾担任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的约翰.威廉姆森提出来的,用于指导80年代拉美国家通过经济改革走出困境的10项政策主张,有:(1)加强财政纪律,压缩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稳定宏观经济形势;(2)把政府开支的重点转向经济效益高的领域和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领域;(3)开展税制改革,降低边际税率,扩大税基;(4)实施利率市场化;(5)采用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汇率制度;(6)实施贸易自由化,用关税取代数量限制,开放市场;(7)开放外国直接投资;(8)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9)放松政府管制,取消除安全、环境和消费者保护以外的一切阻碍和限制竞争的制度;(10)立法保护私有财产。

  北京共识包含三个重要的原理:(1)创新的价值;(2)努力建造一个有利于持续、均衡与稳定发展的大环境;(3)自主发展理论。

  11、等级规则

  是指首先构建一个层层隶属的金字塔型的等级构架,再界定每一个行为人在这个等级构架中所处的位置,然后再进一步界定与这个等级位置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权力。

  12、产权规则

  是指一个人拥有资源配置权力的大小与其拥有的资产数量正相关,即拥有的资产越多,所拥有的资源配置权力就越大。

  13、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

  是由权力中心推进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是指在一定的宪法秩序和行为规范下,权力中心提供新的制度安排的能力与意愿是决定制度变迁的主导因素,而这种能力与意愿主要决定于一个社会各既得利益集团的权力结构与力量的对比。

  14、宪法秩序

  是指用以界定国家的产权和控制权的基本结构,它包括确立生产、交换和分配的一整套政治、社会和法律的基本规则,它为集体选择确立了原则,从而是制定规则的规则。

  15、诺思悖论

  是指一个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有效率产权制度依赖于国家对产权进行有效的界定与保护,但国家在界定与保护产权过程中受交易费用和竞争的双重约束,会对不同的利益集团采取歧视性的政策,从而会容忍低效率产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导致经济衰退。

  16、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

  当利益独立化的地方政府成为沟通权力中心制度供给意愿与微观主体制度创新需求的中介环节时,就有可能突破权力中心设置的制度创新进入壁垒,从而使权力中心的垄断租金最大化与保护有效率的产权结构之间达成一致,化解“诺思悖论”,这就是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

  17、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

  是指人们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为确立能导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安排和权利界定而自发组织实施制度创新。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