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STYLE__}

同等学力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复习总结第一部分重要理论

2024-11-22

1. 符号作用理论:

代表人物:米德

基本理论:

(1)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各种符号系统,尤其是语言实现的。

(2)强调具有一定社会身份的人的行为,就如同戏剧中扮演一定角色的演员的行为。

(3)社会身份占有者的行为受环境、社会要求与规范、领导者的指示、别人在其自己的社会位置上的行为、其他与行为者有关的人们的反应,及行为者对角色的理解与个性。

2. 认知不协调理论

代表人物:费斯廷杰

基本理论:

(1)过度理由效应:如果人们一种行为的理由本来是充分的,但外界条件已具有更大新引力的刺激,那么人对自己的行为解释会转向这些更有吸引力的刺激。

(2)不充分理由效应:人们获得的外部支持越少,态度改变得程度越大,为了保持任职的协调,外在理由越缺乏,越是需要内在理由的补充。

3.社会同一性

代表人物:塔吉菲尔

基本概念:

内群体偏爱:为了满足自己追求积极自我评价的需要,人们在作群集比较时常常偏向内群体。

基本理论:

(1)个体总是努力追求积极的自我形象,这可以通过他所隶属的群体来获得。人们总是或多或少的依据自己所属的群体来界定和评价自己。

(2)个体总是努力追求积极的社会同一性,如果通过群际比较,发现自己的群体优于另一群体,个体就体验到积极的社会同一性,感到满足。

(3)人们在作群集比较时,常常偏向于内群体,表现为“内群体偏爱”。

4.自我知觉理论

代表人物:贝姆

基本理论:

个人对自己态度、感情和其内在状态的认识,部分是根据他们对自己的外显行为和该行为发生的环境进行观察而推断出来的;在某种程度上,内在线索是微弱、模糊、不清楚的,因此个体就要站在外界观察者位置,依据外部线索去推断个人自己的内在状态。

5.社会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班杜拉

基本理论:

(1)人的社会化不止取决于行为实践,观察学习经验及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后果的观察,就可以学习到各种行为、行为规则与行为方式。

(2)人们大量社会化经验的获得,都来自于替代强化机制支持下的观察学习经验。

(3)随着人自我意识水平不断提高和自我评价标准逐渐形成,自我强化成为社会化经验中具有自我引导性质的重要机制。

6.自我价值定向理论

代表人物:金盛华

基本理论:

(1)人是理性的、社会性的动物,人的理性思维寻求食物的合理性。

(2)人寻求自我肯定。

(3)行为与态度选择决定于有关行为和态度对于个人的价值。

(4)人的自我价值需要依托,否则难以维持,以个人可以获得的和业已存在的自我价值肯定途径越多,以个人的自尊与自信越强。

(5)任由自我肯定的先定倾向于自我价值保护的优势心理反应。

(6)人在一种自我价值肯定途径受威胁时,会启动让步自我价值维护机制,维护自我价值,当一种自我价值支持力量不复存在时,人会转向以来其他自我价值肯定途径。

7.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

代表人物:凯尔曼

基本理论:

(1)依从:人们由于外在压力,为了达到一个更重要的目标,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反应或表面行为。

(2)认同:个人的自我同一性与他人或群体存在以来关系,或者说个人情感上存在于别人与群体的密切联系,从而接受某些观念、态度或行为方式。

(3)内化:个人获得新的自觉的认知信念,并以这种信念评判自己的价值时所发生的完全的态度改变。

8.挫折-侵犯理论

代表人物:早期:多拉德

          修正期:米勒

          后期:伯克威茨

基本理论:

(1)早期:①侵犯的强度同目的受阻的强度成正比例关系。

②抑制侵犯的力量,同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的强度成正比例关系。

③挫折强度一定的情况下,与其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

(2)修正的理论:挫折也可以产生侵犯之外的其他后果,挫折并不必定引起侵犯。挫折与侵犯的关系可以是先天的,也可以是后天获得的。

(3)“武器效应”:挫折导致的是侵犯的情绪状态----愤怒。侵犯行为的发生受情境侵犯线索的影响。

9.社会作用力理论

代表人物:拉特纳

基本理论:

在一个由他人群体构成的社会情境,就是一个社会力场。在一个社会力场中,个人所受到的社会作用力,直接受到作用源数量、作用力大小和影响直接性等几个变量的影响。

基本法则:(1)社会作用力乘积法则

         (2)社会作用力心理社会法则

         (3)社会作用力分散法则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