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一部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意境指向,与读者期待视野中的预测完全一致时,称为“顺向相应”。
2、 过分的顺向相应,让作品被读者一一猜到,那么作品就显得平庸,失去艺术魅力。
3、 与之相反,那些真正富于新意与艺术魅力的作品,在读者阅读过程中常伴随期待指向的“遇挫”,但遇挫之后又觉得在情理之中,那么作品就显得具有艺术魅力。
三、文学接受的高潮
文学接受的高潮状态及效果,如共鸣、净化、领悟、延留等。
(一)共鸣
1、 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通常包括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遭际所深深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应状态;
2、 二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作品时,可能产生大致相通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
(三)领悟
领悟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种更高境界,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与之形成共鸣,并达到净化后进入的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和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
(四)延留
延留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可能的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即文学作品在引发了读者的共鸣,使读者达到净化和领悟后,继续留存在其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况。
思考题
1、 读者阅读中的期待视野是如何形成的?
2、 如何理解接受心境与接受效果之间的关系?
3、 隐含读者是怎样形成的?
第十六节 文学批评
一、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
(一)文学批评的界定
1、 应该把文学批评想象置于文学活动的整体中来关照。
2、 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兼及一切文学活动的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二)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及其标准
美学的和历史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评价一切作品的最高标准。
二、文学批评的模式
(一)传统批评模式
伦理道德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
(二)现代批评模式
心理学批评,
<<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