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有什么不同?
3、 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有何联系与区别?
第十五节 文学接收过程
一、文学接受的发生
文学接受发生时的心理基础,包括期待视野、接受动机、接受心境、隐含读者与现实读者的关系等。
(一)期待视野
1、 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
2、 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定的心理图式,就叫期待视野。
3、 在具体的文学阅读过程中,这种期待视野主要呈现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这样三个层次。
(二)接受动机
读者的接受动机往往是不一样的,一般可以分为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和借鉴动机。
(三)接受心境
1、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
2、 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断,必然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
3、 读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情绪状态,就叫接受心境。
(四)隐含读者与现实读者
隐含读者是指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指本文自身的能够按照作者的创伤动机,理解作者的本义,把本文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二、文学接受的发展
文学接受发展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特征及有关规律,如阅读过程中的填空、对话与兴味,第一文本与第二文本之间的异变,阅读期待与实际文本之间的关系等。
(一)填空、对话与兴味
1、 文本是一种不确定的“召唤结构”,其中有许多“空白”,等待读者的填空,并在填空中与作家对话。
2、这种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填空”、“对话”,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兴味”有相通相似之处。
(二)还原与异变
读者往往要还原作者的本意,实际上由于阅读中读者的“填空”、“对话”等,完全的“还原”是不可能,读者所阅读出来的“第二文本”往往是对“第一文本”的“异变”。
(三)理解与误解
由于读者总是以自己的“前理解”去理解文本,有先入为主因素的介入,那么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与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的意蕴以及艺术价值的追求等,形成了复杂的关系,有时候是相对应的,有时候是相悖的,前者成为“正解”,后者成为“误解”。
(四)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
<<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