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如何看待微观主体预期对于货币政策效应的对消作用。(第7章 货币政策)
答:对货币政策有效性或效应高低构成挑战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微观主体的预期。当一项货币政策提出时,微观经济行为主体会立即根据可能获得的各种信息预测政策的后果,从而很快地做出对策,而且极少有时滞。货币当局推出的政策,面对微观主体广泛采取的对消其作用的对策,可能归于无效。鉴于微观主体的预期,似乎只有在货币政策的取向和力度没有或没有完全为公众知晓的情况下才能生效或达到预期效果。但是货币当局不可能长期不让社会知道它所要采取的政策。即使采取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不久之后也会落在人们的预期之内。假如货币当局长期采取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则将导致微观经济主体做出错误判断,并会使经济陷入混乱之中。但实际情况是,公众的预期即使非常准确,实施对策即使很快,其效应的发挥也要有个过程。这就是说,货币政策仍可凑效,只是公众的预期行为会使其效应大打折扣。
21、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贡献。(第8章 汇率理论)
答:购买力平价说是一种有很长历史且影响深远的汇率理论。其中心思想是,人们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无非是因为外国货币具有在国外购买商品的能力。这一学说与铸币评价说是同时存在的。该学说之所以在那时能够存在,是因为含金量同等的铸币并不必然有同等的“购买力”。至于在现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一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就是以它所代表的购买力来表明。所以,在铸币评价说退出之后,购买力平价说则依然存在。这一学说的主要矛盾是:其成立的前提条件已两国的生产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价格体系大体相仿为限制条件。具备这些条件,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可比性较为充分,否则,可比性小。
22、简述国际借贷说的主要思想。(第8章 汇率理论)
答:国际借贷说也称国际收支说,是在金本位制度盛行时期流行的一种阐释外汇供求与汇率形成的理论。由于存在铸币平价,所以该学说专注于外汇供求。外汇供求状况取决于由国际商品进出口和资本流动所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国际收支。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即外汇应收,多于流动负债,即外汇应付时,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因而外汇汇率下跌,反之,则外汇汇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