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苑简介 网上报名 免费试听 学苑论坛 学苑图书 全国分校

学苑教育
学苑教育同等学力
2010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考试真题解析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3-9-28 13:37:48  点击数:

2010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综合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大纲P118-119) 2、C(大纲P162-163) 3、D(大纲P243-245) 4、A(大纲P568) 5、C(大纲P400-402) 6、A(大纲P373) 7、A(大纲P476-477) 8、D(大纲P463)


二、名词解释:

1、自然失业率是指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等于摩擦性失业率及结构性失业率之和。
2、科斯定理(大纲P233)是指:在交易费用为零(或者很小)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那么无论初始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都是有效率的。方案所体现的基本思想后来被斯蒂格勒命名为“科斯定律”。
3、公共定价法(大纲P454—455)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纯公共定价,即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二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即政府竞争性管制行业的价格。
4、里昂惕夫反论(大纲P349)是指:根据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战后美国出口的应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美国经济学家华西里•里昂惕夫采用投入产出法对战后美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后,却发现,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与H-O模型刚好相反。由于H-O模型已经被西方经济学界广泛接受,因此里昂惕夫的结论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迷"或"里昂惕夫反论"。

三、简答题:

1、(大纲P189—190)对于可变和不变生产要素,厂商的成本区分为可变成本(VC )、不变成本(FC )以及总成本(TC ),并且有TC=VC+FC 。
其中,对于产量 y,平均可变成本的定义为 AVC=VC/y,平均成本AC=TC/y ,边际成本为 MC=△TC/△y=△VC/△y。(图见大纲190页图3.6下图)
2、(大纲P269)总需求函数可以通过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条件推导出来。假定投资函数为I=I(r) ,储蓄函数为S=S(Y),货币需求为L=L1(Y)+L2(r) ,货币供给为m=M/P 。在名义货币量既定的条件下,总需求函数可以从IS-LM 下列模型中得到:
\
 (图见P269图12.1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3、(大纲P453—454)成本—效益分析法就是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而最低费用法一般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
 
\

四、论述题:

1、产权明晰化是指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企业的出资者与企业的基本财产关系,包括明   确企业国有资产的直接投资主体。
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尽快改变国有企业低效率的状况,就必须通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关系,使国有企业成 为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所谓产权制度,是指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现有效的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 产权制度的最主要功能在于它能降低经济活动中的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1)产权明晰化有利于明确交易界区。交换要求明确界定财产权利。一个在法律上强有力的产权制度可以通过法律等制度界定和保护排他性的产权,使 交易者既能在市场上进行公的现货交易,又可以与其他交易者缔结具有法律保障的契约关系,形成多样化的财货交换式和财产转让方式。由此可见,排他性产权的确 立是市场机制有效协调微观决策的必要条
(2)产权明晰化有利于规范交易行为。现代市场经济中财产的实际占有形式具有复杂性和样性。产权关系明晰化有助于明确财产的最终归属,保护所有 者的权益,从而有助于制定公而有效率的交易规则,有效地约束和规范行为人的交易行为。因此它是市场有序化运行的一重要条件。
(3)产权明晰化有利于稳定交易者的收益预期。权利义务关系的明晰化与对称性,就可使为人在行使产权时具有稳定的收益预期。行为人将全面权衡成 本与收益,以效用最大化原则支配和处分产权,从而优化激励与约束机制。
(4)产权明晰化有利于提高合作效率。产权归属的明确性可以降低合作谈判中的交易费,从而提高合作效率。
(5)产权明晰化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排他性产权的确立,使公平、自由的交易原成为可能;产权的可分离性,使人们在拥有和行使这些权利时 实行专业化分工,获取由分工来的收益增量;产权的可转让性使资源能根据市场需要的变化在全社会自由流动,提高资源置的效率。

2、金融监管理论,是在政府管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对金融业特殊性的分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有关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多种多样,但无非是论证监管之必要性、必然性。
1.社会利益论
该理论认为,金融监管的基本出发点首先就是要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而社会公众利益的高度分散化,决定了只能由国家授权的机构来履行这一职责。社会利益论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危机。当时人们迫切要求政府通过金融监管来改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低效率和不稳定状态,以恢复公众对存款机构和货币体系的信心。
(1)现代的社会并不存在纯粹的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不仅不能完全保证资源的最优配置,有时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社会福利的损失。按照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当某一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存在着某种外在效益时,其自我运行所追求的利益目标就有可能与社会利益目标发生冲突。这就需要代表社会利益的国家对其活动进行必要的干预,使其行为尽量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
(2)历史经验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家银行可以通过其资产负债的扩大,资产对资本比例的扩大,来增加盈利能力。这必然伴随着风险的增大。但由于全部的风险成本并不是完全由该银行自身,而是由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社会经济体系来承担,这就会使该银行具有足够的动力通过增加风险来提高其盈利水平。如果不对其实施监管和必要的限制,社会公众的利益就有很大可能受到损害。
同时,金融体系的公共物品(Public Goods)特性,决定了要么在政府主导下来构建金融体系;要么以私人部门为基础构建金融体系,但政府要通过限制过度竞争的制度安排,给予私人部门适当的保护。在当前市场经济国家由私人部门构建金融体系的情况下,包含市场准入限制的金融监管,就可以起到限制金融业过度竞争和在私人金融部门中形成一定的监管 利益,从而达到对金融业进行间接补贴,稳定金融体系的作用。
(3)简单概括这一理论的观点,即市场缺陷的存在,有必要让代表公众利益的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介入经济生活,通过管制来纠正或消除市场缺陷,以达到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社会福利损失的目的。当然,管制也会带来额外的成本,可能对金融体系运行的效率产生不利影响。但该理论认为,只要监管适度,就可以在增进社会公众整体利益的同时,将管制带来的成本降到最低水平。
2.金融风险论
该理论主要从关注金融风险的角度,论述了对金融业实施监管的必要性。
(1)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与一般企业不同,高负债率,也就是资金主要来源于外部是金融业的特点。以银行业为例,其资本只占很小的比例,大量的资产业务都要靠负债来支撑。在其经营过程中,利率、汇率、负债结构、借款人偿债能力等因素的变化,使得银行业时刻面临着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成为风险集聚的中心。而且,金融机构为获取更高收益而盲目扩张资产的冲动,更加剧了金融业的高风险和内在不稳定性。当社会公众对其失去信任而挤提存款时,银行就会发生支付危机甚至破产。
(2)金融业具有发生支付危机的连锁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各阶层以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通过债权债务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金融体系任一环节出问题,都极易在整个金融体系中造成连锁反应,进而引发普遍的金融危机。更进一步,一国的金融危机还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并可能引发区域性甚至世界性的金融动荡。
(3)金融体系的风险,直接影响着货币制度和宏观经济的稳定。信用货币制度的确立,在货币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极大地降低了市场交易的成本,提高了经济运行的效率。但与此同时,实体经济对货币供给的约束作用也越来越弱;货币供 给超过实体经济需要而引发通货膨胀的过程一直对许多国家形成威胁。存款货币机构的连锁倒闭又会使货币量急剧减少,引发通货紧缩,并将经济拖入萧条的境地。
3.投资者利益保护论
在设定的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价格可以反映所有的信息。但在现实中,大量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信息不对称或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能利用这一优势来损害信息劣势方的利益。如证券经营机构的员工和外部投资者相比,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由于这些金融机构比投资者——存款人、证券持 有人和保单持有人等在内的对某一资产拥有权益的人拥有更多的信息,他们就有可能利用这一信息优势为自己牟取利益,而将风险或损失转嫁给投资者。
这就提出了监管要求,即有必要对信息优势方(主要是金融机构)的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为投资者创造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
 

学苑同等学力保过班


订阅学苑教育同等学力备考期刊

学苑教育新浪微博
总部地址:北京海淀区知春路111号理想大厦1108室 免费咨询:400-621-8199
版权所有:学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