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收入指数化:实践中形成工资上涨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在一定的通货膨胀出现之后,工人以此为理由要求增加工资。如果工资的上涨超过通货膨胀率,那么就会形成新一轮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为此,经济学家建议执行收入指数化政策,以条文规定的形式把工资和某种物价指数联系起来,当物价上升时,工资也随之上升。比如,政府规定,工人工资的增长率等于通货膨胀率加上经济增长率。收入指数化可以是百分之百指数化,即工资按物价上升的比例增长,也可以是部分指数化,即工资上涨的比例仅为物价上升的一个部分。
29、自然率假说:自然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当劳动市场在竞争条件下达到均衡时所决定的就业率。由于这一就业率与经济中的市场结构、社会制度、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因而被冠以"自然率"的名称。使用自然就业率的概念,货币主义说明经济处于自然率水平,这就是所谓的自然率假说。
30、理性预期假设: 是指经济当事人对价格、利率、利润或收入等经济变量未来的变动可以作出符合理性的估计。理性预期包含三个方面的特征。其一,预期平均说来是正确的。其二,经济当事人在充分利用所有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对某个经济量作出的预期。其三,经济当事人进行作出预期时所使用的信息包含经济理论,从而得出的结果与经济模型的预测相一致。
31、市场出清: 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商品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以达到供求相等均衡状态。有了这种灵活性,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不存在超额供给,每个市场都处于或趋于供求相抵的情况。
32、增量改革:是指在基本不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经济的增量部分率先引入市场机制的改革。
33、渐进式改革:是指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强调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改革。
34、等级规则:是指首先构建一个层层隶属的金字塔型的等级构架,再界定每一个行为人在这个等级构架中所处的位置,然后再进一步界定与这个等级位置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权力。
35、诺思悖论:是指一个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有效率产权制度依赖于国家对产权进行有效的界定与保护,但国家在界定与保护产权过程中受交易费用和竞争的双重约束,会对不同的利益集团采取歧视性的政策,从而会容忍低效率产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导致经济衰退。
36、产权及产权制度: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产权制度是指由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行有效的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
37、企业治理结构:是一种契约制度,它通过一定的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使企业内的不同利益主体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和相互制衡机制。
38、刺激一致性约束:是指代理人是合同的接收者,机制所提供的刺激必须能诱使代理人自愿选择根据它们所属类型而设定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