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题库与答案
论述题(三)
7.论制度化管理
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就是制度化管理、制度化管理通常称作“官僚制”、“科层制”或“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是由德国著名思想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并为现代大型组织广泛采用的一种管理方式。
(一)制度化管理的实质
制度化管理的实质在于以科学确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主要依靠外在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在企业组织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所依托的基本手段不同,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管理方式。
(二)制度化管理的主要特征
从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制度化管理的实质来看,制度化管理的主要特征如下:1)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权力和责任,并且把这些权力和责任作为明确规范而制度化;2)按照各机构、各层次不同职位权力的大小,确定其在企业中的地位,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指挥链或等级系统,并以制度形式巩固下来;3)以文字形式规定职位特性以及该职位对人应有的素质、能力等要求,根据通过正式考试或者训练和教育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挑选组织中所有的成员;4)在实行制度管理的企业中,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管理人员不是所管理企业的所有者,管理人员只是根据法律制度赋予的权力暂时处于拥有权力的地位,原则上企业中所有人都服从制度的规定,而不是有权的人;5)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有三个特点:一是根据因事设人的原则,每个管理人员只负责特定的工作;二是每个管理者均拥有执行自己职能所必要的权力;三是管理人员所拥有的权力要受到严格的限制,要服从有关章程和制度的规定。这些规定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普遍适用于所有情况和所有的人;6)管理者的职务是管理者的职业,他有固定的报酬,具有按资历、才干晋升的机会,他应忠于职守,而不是忠于某个人。
(三)制度化管理的优越性
与传统的以非正式权威为主的管理相比,制度化管理更具优越性:1)个人与权力相分离。在制度化管理中,职务是职业,不再是个人身份,所有管理行为都来自规章、制度的规定。制度化管理摆脱了传统管理的随机、易变、主观、偏见的影响,具有比传统管理优越得多的精确性、连续性、可靠性和稳定性;2)是理性精神和合理化精神的体现。制度化管理是以经理性分析研究制定的管理规章和制度为基础,是一种不殉人情的管理体系。3)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四)制度化与人性
早期传统的管理由于过分依赖个人和裙带关系、人身依附关系,采用任意的、主观的、多变的管理方式,不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管理的要求。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由于规模大、内部分工细、层次多,更需要高度的统一,需要有准确、连续、稳定的秩序来保证各机构之间的协调一致,从不同的侧面保证企业经营目的的实现。
8.说明制度规范的特点
制度规范是组织管理过程中借以约束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工作程序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范、程序、标准、办法等的总称。制度规范是组织管理过程中属于管理体系和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管理组织集体协作行为,规范个人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维系企业组织正常运转的手段,是组织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
依照制度规范涉及的层次和约束的内容,可分为企业基本制度、管理制度、技术规范、业务规范、个人行为规范等五类。
制度规范与其他管理手段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权威性
制度规范一经形成、确定下来,所有成员都必须执行,违反规定要受到必要的惩罚。制度规范是企业中的“法”。
(二)系统性
企业组织中各方面、各层次均有完整配套、具体严密的制度规范。它们相互具有内在一致性,互相衔接和补充,形成一整套严密完整的制度规范体系。
(三)科学性
制度规范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有的直接是技术规律要求;有的充分体现事物客观规律,有的合情合理,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科学、成熟、合理的一面。
(四)无差别性
制度规范作为一种带有法规性质的管理手段,具有无差别特点。它不对具体情况和具体人区别对待,在规范约束范围内一视同仁,没有变通的余地。它是理性、非人格化的体系,是一系列抽象的、封闭的准则,往往以成文的形式确定下来,具有明确的、是非分明的特征。
(五)借助强制力
制度规范的实施和执行,往往借助了组织强制力量来进行。强制力是制度发挥作用的保证,没有强制力的制度规范只能是一纸空文。在企业组织中强制力主要表现在行政处分、降薪降职、除名等惩罚。
(六)稳定性
管理制度是在长期管理实践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总结经验、提炼上升形成的理性准则,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组织活动和管理过程的内在要求,具有较强稳定性。在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未发生较大变化 时,一般不做改动。稳定性也是维持权威性的手段之一而且只有稳定,才能现实地发挥制约作用,频繁变动的制度不易贯彻执行,也很难巩固。
9.论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正式侧面和非正式侧面
组织是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统一,是正式侧面与非正式侧面的统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是组织管理理论中的两个基本范畴,对我们认识和把握组织管理过程提供了基本工具和方法论,大大加深了我们对组织管理过程的认识。
首先,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理论把组织管理过程中科学化、理性化的部分和难以科学化的、非理性的部分区别开来,为分别把握不同类型的管理问题提供了手段和方法。正式侧面往往与组织管理过程中技术性、规律性、必然性、一般性强的部分相联系,非正式侧面更多地与个性、心理特征、思维方式、风土文化、价值观念等个人化、个性化的部分相关。不仅如此,这种区别还为管理学本身的组成部分与影响管理行为的外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界限提供了可靠的把握手段,为深入研究管理中各类要素与有关方面的联系开辟了道路。
其次,组织的正式侧面和非正式侧面的思想,提示了组织管理中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找到了问题的核心所在,为理解和把握现实的组织管理过程提供了有力武器。我们知道,在任何组织,任何类型的管理过程中,都存在着正式的管理制度、体系的一面,同时也存在非正式的一面。实际的组织运转过程中,两方面都在起作用,有时非正式侧面起着比正式侧面更为重要的作用。明确这一点,对于把握管理过程,提高管理艺术和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