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能量:是促使人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主体性,驱使人采取适当行为的心理力量。
2、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有意识的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
3、非正式组织:所谓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的体系化、类型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4、管理: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
5、组织内部平衡:指由单独个体行为到集体化协作行为的环节,个体与组织整体之间的平衡。组织内部平衡是诱因与贡献的平衡,即组织提供个人的可用来满足个人需求、影响个人动机的诱因必须等于或大于个人对组织的贡献,是诱因与贡献的平衡。
6、企业:是在一定财产关系支配下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行动的经济行为主体。是为了获取利润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劳务的独立经济组织。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
7、所有权:是指对主体拥有财富这一特定事实给予社会性的认可和保护。
8、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是由人们对物的使用权所引起的相互认可的一种行为关系。
9、股份有限公司:是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10、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理性的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每当它们出现时,即可按照固定程序进行处理,而不需要再特意去处理它们。通常又将“程序化决策”称之为“结构良好”的决策。
11、非程序化决策:是针对那些新颖、无结构问题,这类决策又可以称之为“结构不良”的决策。这类决策没有固定的程序和规律可以依据,需要单独作出处理。
12、个人价值系统:个人价值系统是个人的思想、价值观、道德标准、行为准则等所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思想体系。
13、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
14、管理幅度:受认识和情报处理能力的制约,管理者的有效协调人数有一个客观的限度,我们称之为管理幅度。
15、制度规范:是组织管理过程中借以约束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工作程序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程、程序、标准、办法等的总称。
16、制度化管理: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性的为管理方式。
17、直线职能制:是一种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在厂长(经理)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知道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
18、业务规范:业务活动过程中那些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又能摸索出科学处理办法的事物所制定的作业处理规定。
19、职务轮换:是让管理人员一次分别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管理职务,或不同层次相应职务,全面培养管理人员能力的方法。
20、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是指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