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B 4.D 5.D 6.A 7.B 8.C 9.A 10.C 11.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CD 3.ABCD 4.ABCD 5.ABCD 6.ABCDE
7.ABCD 8.ABC 9.ABCD 10. ABCDE 11.ABCD 12.AB 13.ABCD
三、名词解释
1.企业使命:指企业管理者确定的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的、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
2.企业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
3.竞争优势:是指企业通过其资源配置的模式与经营范围的决策,在市场上所形成的与其竞争对手不同的竞争地位。
4.协同作用:是指企业从资源配置和经营范围的决策中所能寻求到的各种共同努力的效果。
5.产业:是指一组生产的产品非常相似、可以相互替代的企业的集合。
6.进入壁垒:是指要进入一个产业需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7.价值链:波特认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那么,企业所有的
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8.SWOT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常用方法。
四、简答题
1.简述经营单位战略、职能部门战略与企业总体战略的区别。
答题要点:(1)职能部门战略与企业总体战略的区别是:①期限短。职能部门战略用于
确定和协调企业的短期的经营活动,期限较短,一般在1年左右。②具体性强。总体战略为企业指出一般性的战略方向,而职能战略则为负责完成年度目标的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指导。③职权与参与不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企业的总体战略,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在总部的授权下,负责制定部门战略。
(2)经营单位战略与企业总体战略的区别是:①重要程度不同。总体战略是有关企业全局发展的、整体性的、长期的战略计划,对整个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经营单位战略着眼于企业中的局部性战略问题,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总体战略的实现。②参与人员不同。总体战略形成的主要参与者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而经营单位战略形成的参与者主要是具体各事业部或子公司的经理。
2.简述企业战略与效能和效率的关系。
答题要点:效能,是指企业实际产出达到期望产出的程度;而效率则是指企业实际产出与实际投入的比率。
企业要获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就要正确地处理自己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一般来讲,与外部环境有关的变化对企业的效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与企业内部条件有关的变化则对企业的效率影响更大些。因此,企业在处理内外部关系时,要正确处理效能和效率的关系;特别是要改进企业的效能,调整企业与外部环境的适应程度。
3.简述宏观环境分析(PEST)的主要内容。
答题要点: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因此,宏观环境分析又简称为PEST分析法。宏观环境分析的意义在于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
(1)政治法律环境。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因素。政治环境包括国家的政治制度与体制、国家权力机构、国家的方针政策、政治团体和政治形式;法律环境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法令及国家执法机关等因素。
(2)经济环境。是指构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的经济政策。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因素直接决定着企业目前及未来的市场大小。
(3)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企业所在的社会中的成员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宗
教信仰、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其中,人口环境是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对企业经营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之一。
(4)技术环境不仅包括那些引起时代革命性变化的发明,而且还包括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
4.简述平衡计分卡及其作用和局限。
答题要点:平衡计分卡方法认为,组织应从四个角度审视自身业绩:学习与成长、内部经营流程、客户和财务。平衡计分卡反映了财务与非财务衡量方法之间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外部和内部的平衡等多个方面,所以能反映组织综合经营状况,使业绩评价趋于平衡和完善,利于组织长期发展。
平衡计分卡的作用:①平衡计分卡的出现,使得领导者拥有了全面的统筹战略、人员、流程和执行四个关键因素的管理工具。②平衡计分卡的出现,使得领导者可以平衡长期和短期、内部和外部,确保持续发展的管理工具。③平衡计分卡因此被誉为近75年来世界上最重要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平衡计分卡的局限:①它不适用于战略制定。运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企业应当已经确立了一致认同的战略。②它并非是流程改进的方法。平衡计分卡并不告诉你如何去做,它只是以定量的方式告诉你做得怎样。
五、论述题
1.论波特五种力量模型的主要内容。
答题要点: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五种力量模型是最具代表性并被广泛应用的产业竞争分析框架。按照波特的理论,一个产业中的竞争远不止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面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
(1)潜在的进入者,是指产业外随时可能进入某行业的成为竞争者的企业。由于潜在进入者的加入会带来新的生产能力和物质资源,并要求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因此对本产业的现有企业构成威胁,这种威胁称为进入威胁。进入威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进入壁垒的高低以及现有企业的反应程度。
(2)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指产业内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和程度。不同产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是不同的。决定产业内企业之间竞争激烈程度的有如下因素:竞争者的多寡及力量对比;市场增长率;固定成本和库存成本;产品差异性及转换成本;产业生产能力的增加幅度;产业内企业采用策略和背景的差异以及竞争中利害关系的大小;退出壁垒。
(3)替代品,是指那些与本企业产品具有相同功能或类似功能的产品。决定替代品压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替代品的盈利能力;替代品生产企业的经营策略;购买者的转换成本。
(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供方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资源、配件等的供应单位。它们往往通过提高价格或降低质量及服务的手段,向产业链的下游企业施加压力。决定供方讨价还价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供方产业的集中度;交易量的大小;产品差异化程度;转换供方成本的大小;前向一体化的可能性;信息的掌握程度。
(5)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作为购买者必然希望所购产业的产品物美价廉,服务周到,且从产业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中获利。因此,他们总是为压低价格、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而同该产业内的企业讨价还价。影响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买方的集中度;买方从本产业购买的产品在其成本中所占比重;买方从本产业购买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转换成本;买方的盈利能力;买方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买方信息的掌握程度。
2.试论述波士顿矩阵。
答题要点:波士顿矩阵,又称市场增长率一相对市场占有率矩阵,是一种用来分析和规划企业产品组合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要解决如何使企业的产品品种及其结构适合市场需求的变化,只有这样,企业的生产才有意义。
波士顿矩阵认为决定产品结构的基本因素有两个:市场引力与企业实力。市场引力包括企业市场增长率、目标市场容量、竞争对手强弱及利润高低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市场增长率,这是决定企业产品结构是否合理的外在因素。企业实力包括市场占有率及技术、设备、资金利用能力等,其中市场占有率是决定企业产品结构的内在要素,它直接显示出企业竞争实力。
通过以上两个因素相互作用,会出现四种不同性质的产品类型,相应的有不同的战略对策。①明星产品。指市场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双高”的产品群,这类产品可能会成为企业的现金牛产品,需要加大投资以支持其迅速发展。②现金牛产品,又称厚利产品。指市场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群。这类产品已进入成熟期,因此可采用收获战略,即所投入资源以达到短期收益最大化为限。③问题产品。是指市场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低的产品群。这类产品市场机会大、前景好,但在市场营销上存在问题。对该类产品应采取选择性投资战略。④瘦狗产品,也称衰退类产品。指市场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双低”的产品群。对此类产品应采用撤退战略:减少批量,逐渐撤退,并且将剩余资源向其他产品转移。
波士顿矩阵的局限性:①在实践中,企业要确定各业务的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占有率是比较困难的。有时,数据会与现实不符。②波士顿矩阵按照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占有率,把企业的业务划分为四种类型,相对来说,有些过于简单。实际上,市场还存在着难以确切归入某个象限中的业务。③波士顿矩阵中市场地位与获利之间的关系会因行业和细分市场的不同而发生变化。④企业要对自己一系列经营业务进行战略评价,仅仅依靠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占有率是不够的,还需要行业的技术等其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