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一)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二)阐明了人类心理发展的标志和原因
人类心理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
第一,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
第二,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
第三,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的不断变化;
第四,心理活动的个性化特征。
人类心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
第一,人类心理的发展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
受社会规律所制约;
第二,语言符号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三,高级心理机能是一种不断内化的结果。
(三)提出了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
第一,提出“最近发展区”思想。
最近发展区(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理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 ;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第二,提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的思想。
根据上述思想,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是他对教学与发展关系的最主要的理论。也就是说,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
第三,提出“学习最佳期限”的思想。
怎样发挥教学的最大作用,维果斯基强调了“学习的最佳期限”。如果脱离了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从发展的观点看来都是不利的,它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因此,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四)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化学说
教学的目的就是激起和推动学生一系列内部的发展,通过教学使学生将人类的经验内化为自身的财富。
言语的发展在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借助于言语符号,儿童心理活动的内化方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