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利用编码方法来进行差错控制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类:自动请求重发ARQ和前向纠错FEC
2、 捎带技术:滑动窗口允许发送方A连续发送多个PDU,接收方B既可以发回一个独立的确认帧对前面收到的信息做出应答,也可以在有数据要发给A的情况下,顺便在发给A的信息PDU中附加应答信息,此种方式称为捎带技术。
3、 通信协议可分为异步协议和同步协议两类。异步协议把每个字符看作一个独立的信息,在每个字符起始处同步,但各个字符之间的间隔时间是可以变化的;同步协议则把许多字符组织成一个数据块(即帧),在该数据块的起始处同步,而后面维持固定的时钟,实际上是发送端通过某种技术将时钟混合到数据中一起发送出来,而接收端又从输入数据中分离出时钟,该时钟不但用来定时字符内的各位,也用来定时字符本身。同步和异步主要区别在字符之间。
4、 异步传输:数据以字符为传输单位,字符发送时间是异步的,即后一字符的发送时间与前一字符的发送时间无关,时序或同步仅在每个字符的范围内是必须的,接收机可以在每个新字符开始时抓住再同步的机会;同步传输:以比特块为单位进行传输,把同步信号嵌入数字信号进行同步。异步传输至少需要20%以上的开销,同步传输效率远比异步传输高。
5、 同步式的数据链路层规程可分为三种:面向字符的(典型代表是BSC协议)、面向比特的(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及面向字节计数的。
6、 面向比特同步规程的帧格式:01111110 地址 控制 数据 校验和 01111110
控制字段的开头为0(信息帧I-帧)、10(监控帧S-帧)、11(无编号帧U-帧)。
7、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HDLC的基本工作原理:在HDLC中,根据通信站在链路承载信息过程中的作用,分为主站、从站、复合站。在通信过程中,根据站的类型和线路的连接方式的不同,数据链路可以配置成非平衡结构和平衡结构。不同的配置可以形成三种工作方式:正常响应方式、异步响应方式、异步平衡方式。HDLC的帧结构:标志8 地址8 控制8 信息(若干8) 帧校验序列16 标志8。标志字段以01111110开始和结束。如果在数据中出现了5个连续1,就在后面插入一个0发送,称为0比特插入技术。HDLC的帧类型:信息帧、监督帧、无编号帧。HDLC是典型的面向连接的全双工通信,采用CRC校验方法。链路的建立和释放传输的是无编号帧,链路的维持阶段双方发送的是信息帧和监督帧。
8、 网络层是处理端到端数据传输的最低层。体现了网络应用环境中资源子网访问通信子网的方式。其基本功能是实现数据传输的透明性,要解决的问题有:路由选择、拥塞控制、网络连接的建立、保持和释放问题。
9、 什么是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电路交换在数据传输前,必须建立一条端到端的通路,称为连接。其中可能穿越多个交换局,每个交换局都必须提供连接。一旦建立连接,整个通路将被独占,数据传输无额外延时,数据中不需包含目的地址,整个过程分为电路建立、数据传输、电路释放三个阶段。在分组交换中,传输数据被分成一个个的分组,每个分组均独立传输。数据的传输不需建立连接,数据的传输是一站一站往下送,所以数据中必须包含目的地址,采用存储-转发机制。
10、 在分组交换网中,通信子网向端系统所提供的网络服务有两大类: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虚电路服务)和无连接的网络服务(数据报服务),而通信子网内部的操作方式也分为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方式。
11、 虚电路与数据报的工作原理:在数据报分组交换中,每个分组的传送被单独处理,每个分组称为一个数据报,分组可以走不同的路由,也可以按不同顺序到达目的地。目的地端系统利用分组的顺序号,以正确的顺序重组成报文。在虚电路分组交换中,第1个分组决定随后所有分组都要遵从的路由。为了进行数据传输,网络的源结点与目的结点之间先建立一条逻辑通路,源端系统先向目的结点发出呼叫请求,要求建立连接。在虚电路建立起来之后,源端就可以发送若干个数据分组,每个数据分组都有一张虚电路表。
12、 当采用数据报服务时,端到端的流量控制由运输层(主机)来负责;虚电路时由网络层负责。两种服务的本质差别是:把顺序控制、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通信功能交给通信子网去完成,还是由端系统自己来完成。
13、 通信网络根据网络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广播通信网络(如局域网)和交换通信网络。根据实际的数据传送技术,交换通信网络进一步分为电路交换网(如公共电话网)和分组交换网(X.25、帧中继、ATM)。
14、 路由选择:根据一定的原理和算法,在传输路径上找出一条通向目的节点的最佳路径。遵循如下原则:1、数据传送所用的时间要尽可能短;2、数据传输中各节点负载要均衡,信息流量要均匀;3、选用的路径选择算法要实用、简单和可实现;4、算法适应性强。
15、 路由算法应具有正确性、简单性、健壮性、稳定性、公平性、最优性、高效性。
16、 路由算法可以分为两大类:静态策略和动态策略。静态路由不根据实际测量的或估计的网络当前通信量和拓扑结构来作路由选择,而是按照规则来进行选择,故又称为非自适应路由算法。动态路由根据拓扑结构以及通信量的变化来改变路由,又称为自适应路由。
17、 静态路由算法有扩散法、固定路由选择、随机路由选择、基于流量的路由选择。动态路由选择有孤立路由选择、集中路由选择、分布路由选择,分别对应网络状态信息的三种来源:本地、所有节点、相邻节点。分布式路由算法最基本的有两个:距离向量算法和路状态算法。
18、 链路状态算法过程,每个路由器1、发现它的邻居结点,并知道其网络地址;2、测量到它各邻居结点的延迟或开销;3、组装一个分组以告知它刚知道的所有信息;4、将这个分组发送给所以其他路由器;5、计算到每个其他路由器的最短路径。如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19、 距离向量算法和链路状态算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传送的路由报文包含整个网络拓扑信息,然而它是不可靠的,因为它包含一个节点从其他系统获悉的信息;而链路状态协议的路由选择报文仅包含一个节点直接链路的状态,然而这个消息是可靠的,发送者本身可以验证它。
20、 路由协议有两类:内部网关协议和外部网关协议。内部网关协议最流行的是RIP(运行于UDP上,使用520端口号,网络直径不大,最大跳段数限制在15)和OSPF(运行在IP上)。边界网关协议第4版(运行在TCP上)是外部网关协议事实上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