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STYLE__}
2009 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法学试卷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满分 100 分。
2. 请考生务必将本人考号最后两位数字填写在本页右上角方框内。
3. 第一至第二题的答案一律用 2B 铅笔填涂在指定的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或答题纸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4. 在答题卡上正确的填涂方法为在答案所代表的字母上划线,如[A] [B] [C] [D]。
5. 第三至第六题一律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按规定要求作答,未做在指定位置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6. 监考员收卷时,考生须配合监考员验收,并请监考员在准考证上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据)。否则,若发生答卷遗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法学试卷 第 1 页 共 4 页
一、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 8 分。判断下列各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用“A”表示,错误的用“B”表示。请在答题卡上将正确选项的字母涂黑)
1.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和公私法划分的思想,对后世的法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按照法的源流关系,法可划分为联邦法和联邦成员法。
3.构成性规则体现了法在规划和构建社会关系方面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4.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
5.《吕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
6.刑法的保障机能只体现为保障犯罪之人不受法外刑的惩处。
7.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由一般主体构成。
8.没有财产内容的人身关系也可能与财产利益有密切关系。
二、不定项选择(每小题 2 分,共 26 分。下列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请在答题卡上将正确选项的字母涂黑)
9.在我国,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指( )。
A.国家权力机关发布的个别性文件
B.国家行政机关发布的法律文件
C.司法判决
D.其他社会组织发布的文件
10.法律行为是人们行为的一种,其特征表现为( )。
A.法律性
B.社会性
C.意志性
D.合理性
11.下列哪些情况下,法官需要采用实质推理的方法审理案件( )。
A.法律规定本身的含义模糊
B.存在法律的空隙或法律漏洞
C.同一位阶的法律规定之间存在冲突
D.案件事实难以查清
12.西周婚姻“七出”包括( )。
A.骂夫
B.无子
C.立嫡
D.口多言
13.“准五服以治罪”制度最初未.出现..于( )。
A.北魏律
B.晋律
C.北齐律
D.北周
律法学试卷 第 2 页 共 4 页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有权对通信进行检查的情况是因为( )。
A.国家安全的需要
B.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
C.执行民事判决的需要
D.追查违反党纪行为的需要
15.根据我国的行政区划,省、自治区分为( )。
A.自治州
B.县
C.自治县
D.市
16.下列行为中不能..进行正当防卫的有( )。
A.意外事件
B.依照法令的行为
C.正当业务行为
D.避险过当
17.医疗事故罪的构成特征是( )。
A.侵犯的客体是医保制度
B.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严重损害其身体健康的行为
C.犯罪主体必须是医务人员
D.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18.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是( )。
A.城市的土地
B.宅基地
C.自留地
D.自留山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属于( )。
A.实质上的民法
B.狭义的民法
C.公法
D.私法
20.享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主体包括( )。
A.公民
B.外国人
C.罪犯
D.胎儿
21.合伙的财产可以由( )。
A.各合伙人分别所有
B.合伙人按份共有
C.合伙人共同共有
D.合伙人统一管理和使用
三、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6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 、刑法、诉讼法与非诉程序法等七个法律部门组成。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自然法学、社会学法学和 成为西方法理学的三大主流法学。
法学试卷 第 3 页 共 4 页
法学试卷 第 4 页 共 4 页
3.西周“五听”中规定审讯时观察人犯眼神的,称为 。
4.《晋律》将《曹魏律》中的“刑名”分为“刑名”和 两篇。
5.二人以上共同 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
6.宪法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四、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1.公理性原则
2.《法经》
3.直接选举
4.用益物权
5.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
五、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1.简述在立法工作中如何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性。
2.简述汉文帝、景帝废肉刑的主要内容。
3.简述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历史意义。
4.简述联邦制的主要内容。
5.简述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六、论述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1.试述刑罚执行期间发现漏罪和刑罚执行期间又犯新罪的数罪并罚规则。
2.试述公力救济、私力救济及其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