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我国民主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才能有可靠的保证。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和法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发扬人民民主,又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通过党的领导体制实现的,集中反映在党与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关系的具体形式上。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
(2001年理科,多选)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理论命题的涵义是
A、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B、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D、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保证
E、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内在属性()
(2002年文、理科,单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A、人民当家作主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人民参与国家管理()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在制度上和法律上既保证了执政党的地位,也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2008年,单选)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由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B、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C、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决定的
D、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战略决定的()
(2003年,单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B、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C、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D、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二)人民民主专政
1.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及发展过程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所谓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权力掌握在社会的哪个阶级手中。人民民主专政是指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国家政权,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其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所以,此时的人民民主专政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新中国成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工业化,同时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已经成为无产阶级专政,其主要任务是保卫社会主义制度,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对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势力和反动分子实行专政。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因为:
第一,领导力量和阶级基础相同,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
第二,性质相同,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统一。
第三,历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一种形式,它具有中国的特色,这是因为:
第一,在阶级结构方面,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而且在一定历史时期还有民族资产阶级,人民民主的范围扩大了,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和民主的广泛性。
第二,在政权组织形式方面,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三,在政党关系方面,人民民主专政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第四,在概念表述方面,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确切地表明我国的这种阶级状况和政权的广泛基础,明白地表示出我国政权的民主的性质。
(1999年理科,多选)无产阶级专政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形式。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因为人民民主专政的
A、领导力量是工人阶级B、历史使命是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C、政体是多党合作制度D、国家结构是单一制
E、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3.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原则。在现阶段,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是搞好现代化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第三,是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的需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所谓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体现国体的具体政治制度。
从我党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始,就对建立新型的人民政权及其组织形式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以组织工人代表大会、农民协会和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成立工农兵代表苏维埃等形式,进行政权建设的尝试。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三三制”原则成立参议会和其他政权组织。在解放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地普遍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对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对于发扬人民民主,进行政权建设,以及实施各项政策,发挥了重大作用。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
(1994年文科第16题,多项选择题)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中,争取中间派和实行“三三制”政权的理论根据是
A、将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加以区别
B、将民族资产阶级与大资产阶级加以区别
C、将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加以区别
D、将开明绅士及一般地主与大地主阶级加以区别
E、将亲英美派大资产阶级与亲日派大资产阶级加以区别()
(2001年理科第6题,单项选择题)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是指
A、进步势力、中间势力、顽固势力各占三分之一
B、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党派各占三分之一
C、共产党员、党外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
D、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各占三分之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从根本上体现了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政治基础和根本原则。
(2001年理科,单选)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议行合一”的政治制度,它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国家机器运转的高效率。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质是体现“议行合一”原则的政治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既是最高立法机关,又是最高权力机关。它主要通过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等来管理国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既能充分发扬民主,有利于全国人民参加国家管理,又能保证国家的统一集中领导,最能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的,并与我国国体相适应;它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在全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它既有利于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又便于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民主选举的人民代表具有真实而广泛的代表性,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平等和团结;它在制定国家其他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994年,多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它
A、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
B、保证人民的权力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
C、在制定国家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D、直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
E、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相适应()
(1996年文科,多选)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是
A、前者是后者的依据和前提,后者体现前者的性质和要求
B、前者指国家性质,后者指国家机构
C、前者是国体,后者是政体
D、前者是国家权利机关,后者是国家管理机关
E、前者是国家性质,后者是政治制度()
(2008年,多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
A、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它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C、它在制定国家其他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D、它能使广大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直接行使民主权力()
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
“三权分立”是指把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这种制度是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私有制经济基础、资产阶级国家性质、阶级关系和政党制度相适应的,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派别之间的利益矛盾,有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有助于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但这种制度使国家的力量难以完全集中,相当一部分力量在相互牵制中抵消,缺乏效率。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实行的是“议行合一”的民主集中制,中央才能保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现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三权分立”制度是不适合我国国情的。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形式有: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人大、政协参与管理国家和参政议政;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通过多种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吸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的优秀人才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
(2006年,多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的主要方式有
A、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人大、政协参与管理国家和参政议政
B、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互派成员到对方担任领导职务
C、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通过多种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D、吸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中的优秀人才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政治协商,就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各方面的代表人士,在共同遵守宪法和基本路线的基础上,就有关国家的大政方针、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各种形式的充分讨论,集中各方面提出的正确意见,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解决问题。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体现,是党和国家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政治监督。它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通过政协组织对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实施情况、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政协中与各民主党和无党派人士之间进行的相互监督。但这种监督不具有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监督的性质。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也是党政领导机关经常听取参加人民政协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做好工作的有效方式。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
(1995年文理科,多选)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在
A、参加国家政权B、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C、参加政府,成为执政党之一D、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E、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1997年理科,多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A、爱国统一战线组织B、社会团体的联合组织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组织
D、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E、民主党派的联合组织()
(1999年文科,多选)人民政协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能。民主监督主要是指
A、对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B、对国家工作人员提出质询、弹劾
C、对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D、对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工作监督
E、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2000年文科,多选)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体现了我国
A、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B、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C、国家结构的特点D、政权组织的特点和优点
E、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2003年,多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是因为
A、无产阶级政党可以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
B、双方有长期团结合作的历史
C、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党派
D、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接受了共产党领导
E、各民主党派可以发挥对共产党的监督作用()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的新任务,这就是: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根本不同于资产阶级国家的多党制、两党制。我们的多党合作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关系,它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1991年,多选)在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中,民主党派是
A、参政党B、执政党C、友党D、反对党E、在野党()
第二,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这种领导是政治领导而不是组织领导,即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2000年文科,单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B、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所谓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我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宪法的规定,国内各少数民族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我国各民族自治颠覆的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一是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二是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三是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四是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此外,还拥有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各项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享受当家作主的权利,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加强民族团结、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途径。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各族人民的选择和共同要求,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具有历史必然性。
第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第二,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第三,我国各民族的大杂居和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意义:
第一,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的权力;
第二,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把国家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调动各民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
第三,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第四,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颠覆与破坏。
(1993文理科,单选)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B、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和睦()
(2000年文科,多选)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
A、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
B、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D、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抵御国外敌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
E、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