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早的资产者产生的途径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从小商品生产者中分化出来
B。由封建地主演化而来
C。由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D。由封建贵族蜕变而来
2.资本原始积累的直接后果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使劳动力成为商品
B。使货币成为资本
C。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
D。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3.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C。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D。用暴力手段掠夺海外的货币财富
4.构成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对内职能B。对外职能
C。政治统治职能D。社会管理职能
5.资本主义国家对内职能的内容包括(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国际交往
B。政治统治
C。社会管理
D。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6.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思想基础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主权在民B。君权神授
C。分权制衡D。自由,民主,博爱
7.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具体表现在(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
B。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哲学等内容
C。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D。构成上层建筑的主要内容
8.价值规律的消极后果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由于其调节的自发性,导致社会各部门比例失调,造成资源浪费
B。引起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两极分化
C。导致垄断发生,障碍技术进步
D。调节社会分配
9.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以自然分工为基础
B。封闭、保守的经济
C。自给自足的经济
D。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10.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是开放型的经济
B。本质上是交换经济
C。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为基础
D。是以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为基础的经济
11.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简单商品经济
B。发达商品经济
C。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12.以下关于价值与使用价值两个因素相互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B。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C。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价值与使用价值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商品
13.商品的价值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由抽象劳动创造的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由具体劳动创造的
D。商品的本质属性
14.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15.以下关于价值、交换价值、价格相互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4)()
A。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B。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C。价格是交换价值的一种形式
D。价值要借助交换价值和价格表现出来
16.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B。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中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17.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因素,缺一不可。当生产者把商品卖给消费者时(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消费者既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得到了商品的价值
B。生产者既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实现了商品的价值
C。消费者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却支付了商品的价值
D。生产者实现了商品的价值,却让渡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18.下列关于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表述,正确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具体劳动是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是历史范畴
B。不同的具体劳动有质的不同,抽象劳动没有质的差别
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D。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19.在商品价值量决定方面,正确的命题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的价值量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C。商品的价值量是在同类商品生产者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的价值量是在不同类商品生产者的竞争中实现的
20.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社会分工
B。生产资料和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所有
C。生产者之间存在交换关系
D。货币的产生
21.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实现了(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解决
B。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换算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解决
D。价格与价值的一致
22.价值规律的内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劳动时间决定
C。商品的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
D。商品交换过程中,市场价格由价值决定
23.价值规律的作用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自发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降低成本,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使社会生产形成协调的比例关系
C。自发调节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D。自发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24.价格受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各种商品价格的变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
B。价格变化不会无限脱离价值,说明价格归根结底受价值制约
C。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D。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25.以下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论述哪些是准确的(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
B。所有制决定所有权
C。所有制是所有权的法律形态
D。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26.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9)()
A。计时工资
B。计件工资
C。血汗工资
D。按照劳动力价值进行分配
27.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市场竞争B。价格波动
C。资源的有效配置D。供求关系的变化
2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是因为(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它是商品各种内在矛盾的根源
B。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C。它是决定和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
D。它贯穿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29.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其他劳动的过程相比较体现出来的特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B。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C。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成果也属于资本家
D。创造新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价值
30.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以私有制为基础
B。存在雇佣劳动关系
C。存在人对人的剥削
D。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31.可变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
B。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
D。价值量不变的资本
32.不变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其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
B。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
D。价值量不变的资本
33.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B。揭示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C。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D。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34.资本主义的工资(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B。本质上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
C。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D。是劳动的报酬
35.下列对资本的理解正确的应当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资本就是生产资料
C。资本不是静止物,而是一种运动
D。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36.影响利润率的因素主要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可变资本的节约
D。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37.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原因在于它(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B。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C。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
D。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
3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B。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C。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
D。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39.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公式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B。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D。年剩余价值/预付不变资本
40.相对剩余价值同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相对剩余价值是各个资本家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B。超额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都要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超额剩余价值通常是暂时的,而相对剩余价值是比较持久的
D。超额剩余价值为少数资本家所获得,相对剩余价值为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
41.有关相对剩余价值的表述,错误的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工作日长度不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B。延长工作日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C。工作日长度不变,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D。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42.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从实物方面考查的资本构成
B。从价值方面考查的资本构成
C。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资本构成
D。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关系表现
43.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银行信贷B。资本积聚
C。资本集中D。竞争和信用
44.资本集中的途径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大企业兼并小企业
B。大企业与小企业联合
C。大企业扩大再生产
D。小企业进行资本积累
45.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C。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D。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46。.资本家之所以节衣缩食也要进行资本积累,其中的要害原因在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资本家为了得到更多的剩余价值
B。资本家为了维持现有的生产规模
C。资本家为了扩大市场份额
D。资本家出于应对残酷竞争的需要
47.剩余价值规律揭示了(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B。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
C。资本主义实现生产目的的手段
D。资本主义剥削的方式
48.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意义在于(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揭示了资本主义按资分配的实质
B。揭露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
C。说明了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D。解决了劳动价值论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之间的矛盾
49.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
B。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C。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不相等
D。各部门的剩余价值总量和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量是绝对相等的
50.影响平均利润的因素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各部门各自的利润率
B。生产价格的数量
C。生产成本的数量
D。各部门的资本量在社会总资本里的比重
51.剩余价值的具体或者转化形式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5)()
A。利润B。平均利润
C。利息D。资本主义地租
52.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剩余价值与利润无本质联系
B。利润常常只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实体是相同的
D。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化形式
53.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源泉不同
B。体现的社会关系不同
C。计算的方式不同
D。数量不同
54.商业利润反映了(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B。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
C。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相互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D。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形成平均利润的关系
55.生产的社会化具体表现在(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B。生产过程的社会化
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化
D。产品的社会化
56.产业资本循环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B。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的统一
C。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的统一
D。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统一
57.产业资本循环不断进行的两个基本条件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依次继起
B。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依次继起
C。三种表现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
D。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
58.资本循环的循环形式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商品资本的循环
B。生产资本的循环
C。借贷资本的循环
D。货币资本的循环
59.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购买阶段B。流通阶段
C。生产阶段D。销售阶段
60.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固定资本在使用期内不需更新,流动资本需不断更新
B。固定资本的价值是分批逐渐收回,流动资本的价值是一次全部收回
C。固定资本周转时间长,流动资本周转时间短
D。固定资本的价值是分次转移,流动资本的价值是一次转移
61.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节约预付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B。延长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D。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62.影响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因素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7)()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自身的周转速度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所占的比重
D。资本家预付资本总量的多少
6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因素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6)()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可变资本周转速度
C。不变资本周转速度
D。可变资本数量
64.马克思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有(本题难度系数为0.8)()
A。对社会总产品进行划分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C。建立资本有机构成理论
D。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的两大部类
参考答案
1.【答案】AC
【解题思路】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是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里首先出现的。最早的资产者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形成的:其一,从小商品生产者中分化出来;其二,由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2.【答案】CD
【解题思路】资本原始积累就是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将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劳动力成为商品,使货币成为资本;而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和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这两个条件。
3.【答案】AD
【解题思路】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海外的货币财富。BC属于自由竞争时期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两个方法。
4.【答案】AB
【解题思路】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国家的职能一样,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由对内和对外两个基本方面构成。对内职能是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对外职能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及进行国际交往。本题要注意逻辑层次。A项包含了CD,所以CD不能重复选。否则在逻辑上不等位。
5.【答案】BC
【解题思路】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由对内和对外两个基本方面构成。对内职能是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对外职能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及进行国际交往。
6.【答案】ACD
【解题思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资产阶级提出了符合自身利益和要求的“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分权制衡”、“社会契约论”、“自由、平等、博爱”等政治思想,并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了资本主义民主制的国家。B是独裁专制的思想依据。
7.【答案】AC
【解题思路】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种阶级本质具体体现在:第一,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所形成的观念上层建筑,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反映,并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论证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合理性、资本主义民主的普遍性。第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产阶级在进行阶级统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作为社会统治阶级的阶级意识。BD都是正确的论断,但与题干无关。B是意识形态的内容;D是意识形态的定位。
8.【答案】ABC
【解题思路】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调节作用。按照作用的性质,这些作用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所谓积极作用,是指对生产力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而消极作用则相反。
9.【答案】ABCD
【解题思路】社会经济形态是指社会经济的活动方式和联结方式,包括联结社会各经济主体的方式、联结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方式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式。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其基本特征有:社会分工不发达、自给自足、以简单再生产为主,是封闭保守的经济。
10.【答案】ABCD
【解题思路】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统一。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第一,社会分工,它决定了生产者或生产单位之间必须进行产品的相互交换——这是生产力方面的条件。第二,生产资料和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所有(私有制)。它意味着各经济单位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因而它们之间的产品交换必须采取等价有偿的方式进行——这是生产关系方面的条件。商品经济的特征有: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存在交换关系、主要采取扩大再生产的形式。
11.【答案】AB
【解题思路】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又称小商品经济,它是以生产资料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生产和交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使用价值(物品)方面的需要,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发达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生产和交换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使用价值而且是为了价值(货币)。发达商品经济分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12.【答案】BCD
【解题思路】价值和使用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一,其统一性表现在: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其二,其矛盾性表现在: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相互交换劳动。使用价值是一切物品包括商品都具有的共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历史的范畴。对同一个人而言,不能兼有二者。
13.【答案】ABD
【解题思路】价值是凝结在商品里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反映了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平等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是商品的特性和本质。
14.【答案】AD
【解题思路】价值凝结在商品里面,它要表现出来就必须借助交换价值这一形式。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5.【答案】ABCD
【解题思路】价值凝结在商品里面,它要表现出来就必须借助交换价值这一形式。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就是价格。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用汇率表现)的比率。价值与价格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物质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16.【答案】ABCD
【解题思路】见前四题。
17.【答案】CD
【解题思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要通过商品的交换(销售)来解决。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消费者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了价值;生产者(商家)则相反。或者说,商品交换的实质是,消费者拿价值(货币)去交换使用价值(物品);而商家是拿着物品,去换货币。
18.【答案】ABCD
【解题思路】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商品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统一性表现在它们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任何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兼有二者。其矛盾性表现在,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反映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世界上的事物(使用价值)除了人造物(劳动成果)之外还有自然物,所以使用价值不仅来源于具体劳动,而且也源于自然。
19.【答案】AC
【解题思路】商品的价值量就是凝结在商品里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数量。衡量劳动量的标准是劳动时间,但它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它取决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里的“社会”,是“部门”的意思,即生产同种产品的企业总和。不同类商品生产者的竞争,导致平均利润的形成。
20.【答案】AB
【解题思路】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统一。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第一,社会分工,它决定了生产者或生产单位之间必须进行产品的相互交换——这是生产力方面的条件。第二,生产资料和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所有(私有制)。它意味着各经济单位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因而它们之间的产品交换必须采取等价有偿的方式进行——这是生产关系方面的条件。
21.【答案】ABC
【解题思路】在商品交换中,商品的内在矛盾得到了解决,所以A、C正确。生产不同种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和复杂之分,因此不同种商品的交换需要把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所以B项正确。价格与价值是否一致,是由供求关系、国家政策等因素决定的,与商品交换没有直接关系。
22.【答案】AC
【解题思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B项是错误的说法,D项是价值规律中的实现机制的内容,与题目所问不符合。
23.【答案】ACD
【解题思路】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有:①自发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②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完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自发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由于价值规律对社会宏观比例的调节作用具有自发性和滞后性,所以可能造成比例失调,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所以B项说法欠妥。
24.【答案】ABCD
【解题思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商品的价格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种价格与价值不一致的现象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且恰好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理由在于:①深入地看,价格归根到底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的波动受到价值的制约。②全面地看,价格的上涨部分与下跌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因而价格与价值具有一致性。
25.【答案】ABD
【解题思路】所有制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所有制上升到法的关系的高度,就形成为排他性的权利即所有权。所以,所有制是经济基础,所有权是上层建筑。所有制决定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26.【答案】AB
【解题思路】资本主义是雇佣劳动;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者说是劳动力的报酬。从本质上讲,资本主义工资都是血汗工资,服从服务于资本家榨取雇佣工人剩余价值的需要。而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具体形式。所谓计时工资,是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的长短来进行工资发放的形式;而计件工资,则是按照工人的劳动成果进行工资发放的形式。CD属于资本主义工资的范畴。
27.【答案】ABD
【解题思路】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或者说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所谓市场机制,就是价格、竞争、供求等市场要素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C项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与题干所问无关。
28.【答案】ABD
【解题思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理由在于:其一,它是商品和商品生产一切矛盾如价值与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根源;其二,它贯穿商品生产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其三,它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29.【答案】BC
【解题思路】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但与一般商品生产不同,它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剩余价值即赢利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因而有自己的特点。就劳动过程来看,这时劳动力的使用权已属于资本家,工人是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利益而生产,劳动产品也归资本家所有。A项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展开的前提;D项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里价值形成过程的特点。
30.【答案】AB
【解题思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对立面是人身依附制)。资本所有者手中的生产资料成为资本,工人则沦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处于被雇佣被剥削的境地。C项是一切剥削社会的共性;D项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的目的。
31.【答案】BC
【解题思路】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其价值量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即发生了增殖的那部分资本;它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用“V”表示。
32.【答案】ABD
【解题思路】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其价值量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原封不动地转移到新产品中而没有发生变化的那部分资本;它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用“C”表示。
33.【答案】ACD
【解题思路】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意义:①进一步明确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②为考查资本主义剥削的程度即剩余价值率提供科学依据;③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理论奠定了基础。B项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意义。
34.【答案】AB
【解题思路】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不是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该论断意味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从现象上看,它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35.【答案】ACD
【解题思路】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价值增殖)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态,如货币、生产资料、劳动力等,但这些东西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当它们成为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工具时,才成为资本。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指出,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物掩盖下的社会生产关系。资本要带来剩余价值,需要顺序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的运动。
36.【答案】ABD
【解题思路】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剩余价值率,它与利润率成正比;资本周转速度,它与年利润率成正比;不变资本的节约,它与利润率成正比;原材料价格的变动,它与利润率成反比;资本有机构成,它与利润率成反比。
37.【答案】ACD
【解题思路】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剩余价值,实现该目的的手段是不断加强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剩余价值规律之所以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理由在于:①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②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③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的是剩余价值学说,所以B项不正确。
38.【答案】ABCD
【解题思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剩余价值生产,所以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二者都需要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区别是延长的方式不同:是通过加班还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它们都导致剩余价值数量的增加,进而提高剩余价值率——因为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39.【答案】BC
【解题思路】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m′=m/v(m′代表剩余价值率;m代表剩余价值;v代表可变资本或工资)。剩余价值率还可以用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来表示。剩余价值率体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所以又叫做剥削率。A项是利润率,D项是杜撰的概念。
40.【答案】ABCD
【解题思路】在总的工作日长度不变的前提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以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在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推动下,资本家为了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而致力于不断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而使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如此一来,各种商品的价值就降低,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随之降低;于是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得以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得以延长。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这一范畴体现了资本主义剥削是阶级对阶级的剥削。
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是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本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其源泉是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的工人的个别劳动能够转化为加倍的社会劳动,而不是落后企业的剩余价值的转移。为了生存下去并获得剩余价值,每个企业都努力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在这种情况下,某个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具有不稳定性。
41.【答案】BD
【解题思路】见上题。
42.【答案】ACD
【解题思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总额的不断增大,资本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考查资本结构即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关系可以从价值、实物两方面去考查,资本价值构成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资本的技术构成是由生产技术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率。
43.【答案】BC
【解题思路】资本主义再生产主要是扩大再生产。就一般情形而论,单个资本增大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而单个资本增大的途径,有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44.【答案】AB
【解题思路】资本集中是若干个资本合成一个更大的资本。资本集中的方式有兼并和联合;联合的途径之一是组建股份公司。
45.【答案】ABCD
【解题思路】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①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即剩余价值率;②社会劳动生产率;③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存量资本);④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46.【答案】AD
【解题思路】资本积累之所以具有客观必然性,理由在于:其一,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其二,残酷的竞争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资本家维持现有的生产规模属于简单再生产,不需要进行资本积累,所以B不正确;扩大市场份额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与进行资本积累之间的因果联系不直接。所以C也不宜选择。
47.【答案】ABC
【解题思路】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剩余价值,实现该目的的手段是不断加强对雇佣工人的剥削。
48.【答案】ABCD
【解题思路】平均利润的形成,使等量资本能够获得等量利润。平均利润学说的意义有:①从理论上看,它解决了价值规律和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形式上的矛盾,从而坚持、巩固了劳动价值论;②从实践上看,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是阶级对阶级的剥削。
49.【答案】ABD
【解题思路】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之后,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也就是说,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与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是同一的。平均利润的形成是一种趋势,并不意味着各部门之间的利润率的绝对平均化。平均利润的形成,使等量资本能够获得等量利润,于是不少部门的资本家所得到的利润量与本部门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量发生偏离。具体而言,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其剩余价值的数量小于其平均利润的数量;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其剩余价值的数量大于其平均利润的数量;资本有机构成相当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其剩余价值的数量等于其平均利润的数量。尽管各部门的剩余价值量与平均利润的数量的关系不同,但从全社会看,二者的总量是相等的。
50.【答案】AD
【解题思路】影响平均利润的因素有两个: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利润率不同的各部门的资本量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
51.【答案】ABCD
【解题思路】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是观念的产物。当剩余价值被看做是全部预付资本而不是其中的可变资本的产物时,它便取得了利润的形式。平均利润是按照平均利润率所取得的利润,它是剩余价值在社会各部门的平均分配。利息是职能资本家因使用借贷资本而支付给借贷资本家的部分剩余价值。利息来源于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因租种地主的土地而向其缴纳的租金,它是土地所有权的收益。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52.【答案】CD
【解题思路】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是观念的产物。当剩余价值被看做是全部预付资本而不是其中的可变资本的产物时,它便取得了利润的形式。剩余价值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利润反映了预付资本的增殖。所以,剩余价值和利润,实体相同,名称不同,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
53.【答案】BCD
【解题思路】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表现在两方面:①反映的质不同。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利润率反映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②量不同。计算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公式不一样,剩余价值率通常大于利润率。利润和剩余价值的源泉都是雇佣工人的劳动,所以A不对。
54.【答案】AC
【解题思路】商业利润是由产业工人创造的、商业工人实现的、归商业资本家占有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商业利润源于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所以它实质上反映了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此外,商业利润是由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以酬劳其替代自己履行了销售商品的职能。所以,商业利润还体现了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之间瓜分剥削成果的关系。
55.【答案】ABD
【解题思路】伴随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生产社会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第二,生产过程的社会化;第三,劳动产品的社会化。
56.【答案】ABCD
【解题思路】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顺序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殖并最后回到原出发点的运动过程。产业资本循环经过的三个阶段是:购买阶段(G-W);生产阶段W…P…W′;销售阶段(W′-G′)。前后两个阶段是流通阶段;中间阶段是生产阶段。产业资本循环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是:货币资本循环(G-W…P…W′-G′)、生产资本循环(P…W′-G′·G-W…P)和商品资本循环(W′-G′·G-W…P…W′)。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57.【答案】BD
【解题思路】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有两个:①使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即按照实际需要,将产业资本划分为三部分,分别分布在三个职能形式上;②使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继起,即每一种职能形式依次向下一种职能形式转化。资本主义制度使得资本循环顺利进行所需的上述条件不能稳定地保持,所以资本循环只能时断时续地进行。本题考查的是记忆的精确,AC都是杜撰出来的干扰项,但是非常逼真。
58.【答案】ABD
【解题思路】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是:货币资本循环(G-W…P…W′-G′)、生产资本循环(P…W′-G′·G-W…P)和商品资本循环(W′-G′·G-W…P…W′)。借贷资本属于非职能资本,不属于产业资本的范畴。
59.【答案】ACD
【解题思路】产业资本循环经过的三个阶段是:购买阶段(G-W);生产阶段W…P…W′;销售阶段(W′-G′)。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合称流通阶段。
60.【答案】ABCD
【解题思路】按照价值周转方式,生产资本可以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是以机器、厂房、设备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其价值按照磨损程度分若干次转移到新产品中、通过产品的出售分若干次收回;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其价值一次性投入到生产过程、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就全部收回。
61.【答案】ACD
【解题思路】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有:①加快资本周转,可以节约预付资本,特别是流动资本;②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固定资本的使用效率,减轻固定资本无形磨损带来的损失;③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加快资本周转可以缩短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所以B项不正确。
62.【答案】AC
【解题思路】影响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①资本周转时间;②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比例;③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63.【答案】ABD
【解题思路】年剩余价值量是资本家在一年内所获得的剩余价值的总量;用公式表示为:M=m′vn,M代表年剩余价值量,m′代表剩余价值率,v代表可变资本,n代表周转次数。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M′=M/v=m′n,M′代表年剩余价值率,M代表年剩余价值量,v代表可变资本,m′代表剩余价值率,n代表可变资本周转次数。
64.【答案】AD
【解题思路】马克思研究社会总资本运行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是对社会生产的客体和主体进行划分。对社会生产的客体的划分表现为对社会总产品的划分,即将社会总产品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部分;对社会生产主体的划分表现为对社会生产部门进行的划分,即将其划分为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