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STYLE__}
一般来说,复试分数占最后总成绩的30%~50%,有些学校的复试更有"一票否决权"。所以,即使在初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不能对复试掉以轻心。对于分数不高的考生来说,复试更是提升最后排名、扭转乾坤的大好机会。正是复试,让中国传媒大学的研二学生王大智绝处逢生,压着分数线进入复试环节的他因为复试优异的成绩,总分排名前进了30多位,顺利被所报考的专业录取。
复试中要保持一个良好状态,自信必不可少。能进入复试的考生都是在初试中取得好成绩的考生,复试无非就是对考生的能力和基本素质进行进一步的考核和甄别。自信的心态带来的是能力的充分发挥。
王大智强调:"我一直在给自己心理暗示,我已经通过初试了,千军万马杀来,过五关斩六将,我已经很不错了,只要努力展示自己,老师一定会认可我的。"
收集信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考研复试中,信息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参加复试之前,考生应该详尽地了解复试流程和复试内容。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查清楚报考学校的相关要求。考研复试由各个学校单独组织,考生必须仔细地了解复试时间和考试科目的具体安排,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规划好复习以及启程时间。
这对于异地报考的考生来说尤其重要,提前安排好食宿问题,可以让自己全力投入到复试中去。从江西考到复旦大学法学院的研一学生袁凤翔去年就是早早请上海的同学帮忙提前预定了住宿,复试前两天,当其他人还在为落脚地奔波时,他已经在熟悉学校环境,为复试作最后的准备了。
在此基础上,考生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复试考核的主要内容,比如询问报考学校的研招办,通过院校的网站或者考研论坛了解相关情况,也可以向在读的师兄师姐们咨询,对复试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准备时便能有的放矢。
考取同济大学环境学院的王琛在和师兄的联系中得知前一年的笔试里有一部分是翻译一段专业文章,本科时候并没有学过专业英语的他抓紧时间有选择地记忆了一些专业词汇,复试时靠着这点基础同时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测,较满意地完成了这道题目。
王大智的信息来自在他之前参加面试的考生。直到参加复试时他才知道学校新增了"媒体创意"方向,并且据之前考生的说法"到现在还没有人报"。作为第一个选报"媒体创意"方向的考生,王大智立刻感觉到"五个面试导师精神为之一振",围着他开始问与创意相关的问题,整个气氛特别好。而王大智的本科专业是广告,对创意的兴趣很浓厚,做过的案例、论文、毕业设计都可以尽量地展示自己,"我觉得我跟这个专业特别特别合适,我报其他专业肯定不会被录取"。
夯实基础:主攻专业热点
复试前对一些基础内容的准备也必不可少,复试一般分为专业笔试和面试两关,有的学校还包括外语水平测试。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把所有的知识点全看一遍是不大可能的,在以前复习的基础上提纲挈领地回顾一遍,也能达到一个系统梳理的效果。这时候应该着重突破自己专业领域内的最新研究动向和研究成果,这对于专业笔试和面试都十分必要。
可以重点查找专业期刊和网络数据库资源,了解自己所学专业近期的研究热点,更可以对应地了解报考学校老师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向,对有争鸣的学术话题尤其要重点关注。
如果所报考学校安排有外语水平测试,事先还是要根据学校要求做一定的准备,可以随时听英语来"磨耳朵",对听力和口语考试都有帮助。一些常规问题也可以提前准备,比如自我介绍等等。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专业的刘昊认为,作为理科生,他流利纯正的英语口语让老师刮目相看,在众多考生中显得非常突出。
小事入手:细节决定面试成败
笔试考专业知识,面试考的则是综合素质,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了。考核的内容包括个人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思维和表达能力以及个人的基本素质和修养。每一项考核内容都对最后的复试成绩有影响,考生应当从小处入手,精于细节。一般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注意仪表仪态。复试是考生与老师近距离接触的过程,老师都喜欢待人恭敬、有文化修养的学生。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系研一学生肖翔谈到自己的复试经历时特别指出了这一点:"对人的尊重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交谈时的用语、穿戴是否整洁等等。"
进考场时,先敲门,老师应声后,推门进去。落座之前也问了老师是否能坐下。"听起来有些太谨小慎微了,但是,我觉得这是对人最基本的尊重。"肖翔笑着说,整个面试当中,他一直保持微笑,老师也保持着微笑,考场气氛轻松,这让他充分地展示了自己。
第二、要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所有的"过来人"都觉得,如果自己都不能相信自己,怎么能让老师相信你的能力。"老师都很和善,会尽量地引导你说出自己的想法,完全不需要紧张"。
为了缓解紧张情绪,可以在复试前,自行设计一些问题,让同学当考官,有针对性地做模拟训练。这项工作不会花很多时间,但是有很好的效果,既能发现不足,也能让自己对考场状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外交学院英语系研一学生李坚认为模拟复试让他提前感受了复试的气氛,"我的一个同学就提出了我说话声音太小的问题,后来我就很注意把声音提高点。"
第三、临场的一些突发情况要处理好。临场应变,最能体现一个考生素质。比如说,专业面试抽到了自己不懂的问题,或者老师追问时提到了一些自己的知识盲点。这个时候不要太紧张,更不能像木头桩子一样一言不发,而应该随机应变,扭转局势。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研一学生郭平认为临场应变能力其实也是老师考核的内容之一。"如果问到了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敢于承认自己对这个问题不了解,老师喜欢诚实的学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用语,郭平很诚恳地对老师说:"老师,我对于这个问题了解还不够透彻,我想,如果我有幸被录取,在您的指导下,我一定会继续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